您好,欢迎来到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
商品分类

临港新片区针对“7+5+4”产业,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减企业所得税

9月2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沿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大幅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国际领先。

据科创板日报最新消息,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在市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片区针对“7+5+4”产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企业,落实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另外,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在市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势头非常强劲。“在集成电路领域,前期已经签约和落地的项目总投资就达到1600亿。”

在推进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如何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高地,对企业的吸引力又体现在哪? 9月24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表示,新片区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预定制、全方位服务保障,一年来新增重大项目投资160个,总投资近4000亿。新片区聚焦诉讼仲裁调解一体化,法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在上海2035规划中,新片区的定位是城市副中心,是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外的城市副中心。

一年以来,新片区营商环境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吴晓华表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重大项目高效落地,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抓住重大项目这一“牛鼻子”,率先推出“联审平台”“全领域综合验收”“容缺受理”等改革试点,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预定制、全方位服务保障,创造了“特斯拉项目300天投产”的“临港速度”;一年来新增重大项目投资160个,总投资近4000亿。

二是聚焦诉讼仲裁调解一体化,法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围绕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最高院、上海高院、市司法局等陆续发布了司法服务保障临港新片区的工作意见;出台新片区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组建法律服务中心,探索建立诉讼仲裁调整一站式争议解决中心;率先启动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揭牌成立上海市检察机关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三是聚焦“5自由1便捷”制度创新,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国家部委和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出台了中国海关《对洋山特殊综合保税监管办法》、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临港新片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角度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临港新片区的营商环境对企业具体有何吸引力?

吴晓华表示, 一是战略优势的吸引。新片区的设立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上海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来推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设立新片区管委会统筹新片区经济管理事务,统一行使市级、区级、镇级“三合一”事权,分两批赋予新片区管委会1170项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等事权,涵盖了人才、知识产权、规划资源、建设交通等20个领域,数量和领域均大幅超过本市其他区域性管理机构,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区位优势的吸引。新片区临江临海大上海,坐拥空港海港自由港,具有得天独厚优势。从海上看,新片区处于苏沪浙海上大通道的中间节点;从陆上看,沿海高铁经上海东站,延伸至新片区,在新片区四团枢纽拐弯向西通往杭州,高铁枢纽的转折点就在临港新片区。在上海2035规划中,新片区的定位是城市副中心,是唯一一个在中心城区外的城市副中心。

三是配套优势的吸引。新片区针对“7+5+4”产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企业,落实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正加快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拥有足够的承载空间、丰富的园区开发经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新片区着力增强海内外人才集聚能力,一年来配套出台各类人才政策22项,在全国率先突破外籍人才5年居留许可、一次性2年工作许可等政策;在全市突破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并在未来三年每年新增300-400万平方住宅量,保障落地人才安居。特别是新片区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当然,临港的产业高速发展才刚起步,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接下来将持续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吴晓华表示。